建筑乳液成膜助剂添加量 丙烯酸乳液成膜问题
总体来说,成膜助剂加得越多,成膜温度越低,由于考虑到成膜助剂的成本问题,通常加到达到当地施工温度即可。
建筑乳液中成膜助剂的添加量取决于多个因素,包括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(MFFT)、环境温度、成膜助剂类型以及乳液配方。以下是成膜助剂添加量的一般指导:
1. 成膜助剂添加量的影响因素
- 乳液MFFT:MFFT越高,所需成膜助剂越多。
- 环境温度:温度越低,成膜助剂用量需增加。
- 成膜助剂类型:不同成膜助剂的效率不同(如Texanol效率较高,用量相对较少)。
- 乳液配方:高固含量或高Tg乳液通常需要更多成膜助剂。
2. 成膜助剂添加量范围
- 一般添加量:成膜助剂的添加量通常为乳液固含量的 2%-10%(按重量计)。
- 低MFFT乳液(MFFT < 10℃):2%-4%。
- 中MFFT乳液(MFFT 10-20℃):4%-6%。
- 高MFFT乳液(MFFT > 20℃):6%-10%。
- 具体示例:
- 如果乳液固含量为50%,成膜助剂添加量为总配方的 1%-5%(按总重量计)。
- 如果乳液固含量为30%,成膜助剂添加量为总配方的 0.6%-3%(按总重量计)。
3. 常用成膜助剂及其特性
- Texanol(酯醇类):
- 高效成膜助剂,添加量通常为乳液固含量的 2%-5%。
- 适用于大多数丙烯酸乳液。
- DPnB(二丙二醇丁醚):
- 添加量略高于Texanol,通常为 3%-6%。
- 挥发性较低,适合需要慢干的体系。
- Coasol(混合醇酯):
- 添加量为 3%-7%。
- 环保型成膜助剂,挥发性低。
4. 添加方法
- 直接添加:在乳液搅拌过程中缓慢加入成膜助剂,确保充分分散。
- 预混合:将成膜助剂与水或润湿剂预混合后加入,避免局部浓度过高。
5. 注意事项
- 过量添加:可能导致干燥时间延长、硬度下降或成本增加。
- 不足添加:可能导致成膜不完整、开裂或发白。
- 环境温度:在低温环境下(<10℃),需适当增加成膜助剂用量。
- 环保要求:选择低VOC成膜助剂以满足环保标准。
6. 参考配方示例
- 乳液固含量:50%
- 成膜助剂(Texanol)添加量:3%(按总配方重量计)
- 配方组成:
- 丙烯酸乳液:70%
- 水:25%
- 成膜助剂(Texanol):3%
- 其他助剂(增稠剂、消泡剂等):2%
通过调整成膜助剂的添加量,可以优化乳液的成膜性能和施工性能,同时满足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需求。
丙烯酸乳液成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下:
1. 成膜不完整
- 原因:成膜温度过低或成膜助剂不足。
- 解决方法:
- 提高环境温度至最低成膜温度(MFFT)以上。
- 增加成膜助剂(如Texanol)的用量。
2. 成膜后发白
- 原因:水分挥发过快或成膜助剂分布不均。
- 解决方法:
- 控制干燥条件,避免过快干燥。
- 确保成膜助剂均匀分散。
3. 成膜后开裂
- 原因:乳液固含量过高或干燥过快。
- 解决方法:
- 降低固含量或增加增塑剂。
- 减缓干燥速度。
4. 成膜后粘性差
- 原因:乳液玻璃化转变温度(Tg)过高或增塑剂不足。
- 解决方法:
- 选择较低Tg的乳液。
- 增加增塑剂用量。
5. 成膜后表面不平
- 原因:消泡剂不足或搅拌不均匀。
- 解决方法:
- 增加消泡剂用量。
- 确保搅拌充分。
6. 成膜后耐水性差
- 原因:乳液亲水性过强或交联剂不足。
- 解决方法:
- 选择疏水性更强的乳液。
- 添加交联剂(如氮丙啶)。
7. 成膜后透明度低
- 原因:乳液粒径过大或杂质过多。
- 解决方法:
- 选择粒径较小的乳液。
- 过滤去除杂质。
8. 成膜后硬度不足
- 原因:乳液Tg过低或增塑剂过多。
- 解决方法:
- 选择较高Tg的乳液。
- 减少增塑剂用量。
9. 成膜后耐候性差
- 原因:乳液耐候性不足或未添加紫外线吸收剂。
- 解决方法:
- 选择耐候性好的乳液。
- 添加紫外线吸收剂。
10. 成膜后附着力差
- 原因:基材处理不当或润湿剂不足。
- 解决方法:
- 清洁并处理基材表面。
- 增加润湿剂用量。
总结:
通过调整乳液类型、助剂用量和工艺条件,可以有效解决成膜问题。
如果不能成膜的话,后期成本会非常高,建议施工期,要再三明确成膜最低温度是否达到施工温度。
建筑乳液成膜助剂添加量 丙烯酸乳液成膜问题:等您坐沙发呢!